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4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Seth Klarman:投资分析怎么才算够? [复制链接]

Rank: 6Rank: 6

精华
0
UID
116229
积分
2373
帖子
2247
主题
18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13-3-4
最后登录
2019-3-2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7 09:33: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部分人都希望对他们即将投资的资产了若指掌,上至调查公司业绩,下至探访退休职工。为了能全方位地评估这些公司股票的具体价值,投资者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然而,这真的有用吗?

在投资界享有盛誉的Baupost公司总裁,著有投资经典《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的Seth Klarman给出了他的观点:市场消息遵循二八法则,花的时间多不代表得到的消息管用。同样,不管你了解得多认真多详细,还是难免漏掉一些信息。即便你真的无所不知,也不能保证你一定能赚钱。

Klarman表示,目前一些投资者对于投资研究的热情已经到了畸形的地步。为了投资一家公司,他们不仅分析了该公司几十年前的财报和股价,还希望能够了解它的一切事务,包括行业形势、竞争对手、员工福利等等。他们向咨询师和分析家求教,最后甚至自己都成了该行当的专家。这样的毅力值得钦佩,但说实在的——效果不大。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基本面分析没有意义。只是对于投资者而言,市场上的消息同样遵循著名的二八定律,即:最有价值的那80%的信息,只占你花在收集信息上时间的20%。换句话说,投资者用来收集信息的80%时间都被浪费了。这也是一种边际效应:20%的时间过后,花的时间越多,效果反而越差。

尽管如此,消费者还是会害怕错过那些重要的信息。针对这点,Klarman要告诉他们的是:真正重要的消息可不是那么好获得的,公司会想方设法防止有些消息外传。这很好理解,一些重要的消息必须被保密,以保证所有投资者在公平的基础上竞争。而这些有着严格限制的消息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内部消息。这些消息或许确实能帮助投资者大赚一笔,但事实是,投资者几乎没办法得到它们。

除此之外,商业信息也有着很强的时效性。经济环境、产业结构时刻在变,消息每分每秒都在更新,谁能说他掌握了每一条?就算能做到实时跟进,但别的投资者很可能也在这么做,信息上的优势连几秒钟都为维持不了,又怎么利用它来赚钱呢?

下面的故事或许能给广大投资者们启示:


有一个专注于消费品公司高乐氏(Clorox)的分析师,他对这家公司每种的产品规格都了若指掌,对它的每个竞争对手都了然于胸,哪怕只是一些小作坊也不例外。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高乐氏公司出现经营问题的时候却错过了所有征兆,随后该公司股价从53美元跌至了11美元。

而这种情况在华尔街并不少见。许多分析师对于他们所专精的行业或公司都有着深刻的认识,然而听从他们建议的投资者却不一定有好结果。尽管这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分析师出于工作需要,必须不停地发表看法。但同时,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投资界,要将知识转化为利润是非常难的。

大多数投资者为了追求确定性和精准性,在那些所谓的市场消息上浪费了太多时间。一般来说,确定性和价格是成正比的,当确定性上升时,股票价格也随之上涨——确定要涨的股票当然会引起大家的疯抢。而真正能赚钱的通常都是能容忍不确定性风险的那些人,而非有着渊博知识的那些。在投资者花了大量时间去钻研公司细节时,他们或许已经错过了低价买入这些股票的最佳时机。

福尔莫斯 于 2014-2-19 13:49 编辑

在我们看来,证券研究应分为“基础研究”和“资讯收集”两方面。但业内一个重要问题恰恰是对资讯收集过分重视(以致研究员沦落为打探内幕消息的人士),而对基础研究不以为然。其实,只有拥有了扎实的基础研究,资讯收集才会有真正的效率和价值,否则是低效、高噪音。
在互联网时代,证券资讯收集得多少,不再是投资人业绩差异的重要因素,而恰恰是在对证券基础研究方面,比如对投资的理论、分析方法、研究规范等方面(这才是投资能力的内涵)的差异,才是投资人业绩差异的根本。很多人并未有经过投资研究上的基础训练,以想当然的、直观的思维来进入市场,不管他某方面信息收集得再多,其实对其投资的帮助非常有限,即时犯了错,本身也浑然不知,甚至反过来去指责埋怨市场,逐渐地投资思维走向极端、固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静态版|手机版|联系我们|交易开拓者 ( 粤ICP备07044698   

GMT+8, 2024-4-20 01:53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Chrome插件扩展

© 2011-2012 交易开拓者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