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248|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笔记】《系统交易方法》 [复制链接]

Rank: 8Rank: 8

精华
0
UID
2659
积分
6468
帖子
459
主题
209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8-10-26
最后登录
2009-4-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1 02:45: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乙木在闽发在线与网友言谈中多次提到《系统交易方法》,并将它推崇为国人写的最好的股市书。利用春节长假,读了第三遍,现将一些心得整理出来。推崇的原因主要跟自己有关,记得自己在97年就在日记中多次写到:一定要建立自己的操作系统。后来专心研究股市,在研判大盘的《太阳读盘系统》完成后近两年的时间里,发现自己仍然未能确定明确的买卖点,如果早一点看到波涛先生的书的话.

一、一种投资决策方法

投资的本质(乙木更喜欢用投机这个词),是一个面对随机事件和随机过程的决策过程。系统交易方法其实是一种系统决策方法。

(1)整体性与明确性

交易系统是一套完整的交易规则,它具有整体性和明确性的特点。系统性的本质是整体性。比如,有人问:如何止损?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因为要回答这样的问题,一定要放在交易系统的框架内统一地考虑,才能解决。对于不同交易系统的投资理念及其所对应的交易规则来说,A的买点可能正好是B的止损点,且两个系统可能都是不错的系统。都有较大的正盈利期望值。至于明确性,则是决策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看着办吧”,是很多投资人的习惯,仅就这个看着办,就有可能出现短线失败被套被迫做长线,这是不明确的交易规则容易引起的第一个问题:心理问题。还有一个问题,不明确的交易规则是不能检验的,而不能检验的交易规则,就连评价它,也很成问题。

(2)科学型、艺术型与随意型三种决策方式

科学型的投资决策方式,它遵循的是理性逻辑,它的科学哲学基础是归纳逻辑。最终体现为概率意义上的可重复性,记得常温核聚变的两位科学家,就是因为实验的不可重复性而倍受诘难。

艺术型的决策方式,它对应的人脑活动区域是潜意识区,体现为一种直觉。但现代心理学和脑科学的研究表明:直觉也是一种逻辑思维。这是因为潜意识区的活动,最终大部分来自于意识区。见君先生写的《原本的真实》告诉我们,在人脑的意识层次中往回走,可以悟出(其实是修练)真谛。就我们目前所能理解的条件看,艺术型的直觉性决策,其实质是一种统摄,即将理性决策的程序省略大部分中间过程,直接从决策条件得出决策。

半成品说他开始进入这种状态,感到自然的决策,就做,但我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种随意决策,而是已经对决策条件进行过多少次重复了的。就象五笔高手已经形成了快速的条件反射,字根、键盘“记”在了手上(其实是在脑中)。乙木曾说自己做不到,主要原因是目前还不想做,因为还要开发字根甚至码表。用乐器演奏来说明这个问题,是最恰当的。

随意型的决策方式,这是多数群众采用的决策方式,而市场已经、正在也即将证明,多数群众在多数时候总是错的。这种决策的随意性主要来自于情绪,而这种情绪又表现为受市场影响的群众心理。据乙木观察,投资者在股市中的决策的理性程度,还不如打麻将时的表现。两者在投入和胜负所产生的结果上相距甚远,为什么居然是这样?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在股市中,人们并不容易发现自己错,当然也就难于改进,于是也就不断重复着。除了股市里的规律相对麻将来说难于把握之外,更因为一种群众心理效应。这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成果,即人们在群体中会失去自我,最后表现为群体效应。在股市中,我们会看到在指数高涨的过程中群众表现出的群情激奋现象。如果我们参加过实质性的大规模群众,也能切实地感受到这一点,要不,我们看一下文革,电视上那些红卫兵整齐划一的激动表情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系统交易方法,就是一种科学型的决策方法。它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随意型决策及其经常导致的操作失败事后又懊恼不已的情况。

(3)大巧若拙

从交易系统的研究出发,系统交易方法最后表现为一种程式化的决策方式。《华尔街操盘高手访谈》中提到一位,书作者问:你印象最深的交易是哪一次?他答:没有。因为所有的交易对我来说都是一样的。他采用就是程式交易。这种看上去近乎机械的决策方式,与机巧的随机应变相比,我们通常认为后者更高明,但是,老子说:大巧若拙。他是随便说的吗?我们看来要再想想。

二、一种投资理念和方法论

(1)统摄于统计模型

人在股市,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投资理念、方法和技巧,这些东西,多数是自相矛盾的。我们在这些东西面前,很容易眼花潦乱,迷失自我,所谓技多反害人。这时候,统摄是一个关键,这些东西需要被一个高一层次的东西来统摄。系统交易方法是统摄于统计模型的。这可以说是一种方法,但更是一种投资理念。我们看一下“指南针”,它的理念是筹码论和博弈论,但最后还是要统摄于统计模型的,如老鹰出击啦、米老鼠出击啦,而且有胜率估计。如果只有前者而无后者,是很难解释“指南针”的成功的。

(2)为什么要统摄于统计模型

这个问题涉及到股市里最深层次的问题,也涉及到科学哲学中最深刻、最重要的问题:上帝掷不掷骰子?上帝怎样掷骰子?建立在欧氏几何和微积分基础上的牛顿力学太成功了,以至于我们深受其害,因为它将我们的思维定型在决定论的线性思维方式中,而与之同时代的思辩哲学,又给我们强化了这种A决定B,B反作用于A的模式之中(中国人可能更为明显)。按照类似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是如此的不堪一击,而用简单决定论、因果关系建立起来的股市理论则更让人觉得可笑,97、98年时,有个8%论,其意是说,国民经济8%的增长率,股市肯定牛市。这种论调,不要什么反驳,你看一下从93年-94年,增长率不止8%,深沪股市指数跌去三分之二就知道了。

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了,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胜率较大的买卖点。如果是自上而下的方法的话,它只是从投资理念的角度“发现”了股价运动的某种“先验概率”,然后用数理统计方法中进行“后验概率”的检验;一种自下而上的方法,用的是概率频数的概念,其本身已经纯粹建立在统计技术意义上了。

(3)成功投资的本质和关键

在统计意义上,在对股市的本质认识是不确定性的意义上,我们知道了,怎样才能进行成功的投资。

A、发现和分离价格运动的非随机性波动

B、构造交易系统

C、检验。包括统计检验、外推检验和实战检验

Rank: 8Rank: 8

精华
0
UID
2659
积分
6468
帖子
459
主题
209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8-10-26
最后登录
2009-4-7
2#
发表于 2009-2-1 02:46:13 |只看该作者
D、执行交易系统

这里,明确性再次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前,有人问,怎样才能在股市里成功呢?乙木总觉得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是从盘古开天地呢?还是从广东米贵讲起呢?这下好了,就是上面的ABCD。

三、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手段

(1)统计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手段

K线图及其在此基础上的分析技术,可以说是算术时代的分析技术,今天统计技术已经突飞猛进,这为统计模型的构造和检验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2)统计离不开计算机

构造和检验模型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和计算,如果没有计算机的配合,是没有现实可能性。记得在92、93年的中国股市里,出售K线图是有利可图的。可以想象,此时要画一条均线(这个工作乙木自己做过),就要花很多时间了。如果是复杂一点的技术指标,再对这些指标进行数值优化,真不知道还有几个人敢用手工做?因此,在那时候,谈交易系统,肯定是痴人说梦。

乙木有幸见证了计算机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对它的飞速发展感受很深。从8080到AT、XT(那时最好玩的游戏是警察抓小偷),以及当时128个终端的IBM小型机(这时你会知道什么叫大而无用了,虽然说起来多么牛B,但我们上机做加法经常失败),到现在,P4了,上频1.5G了,96年乙木的家用电脑才P100哪,也就才四年时间。与P4同步,有足球场那么大的超级计算机,已经可以对股市和天气进行“白箱化”模拟了。更重要的是,软件技术的同步发展,它使得非专业人员也可以不太难地使用统计技术手段了。今天,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要想使自己的交易方法变得程式化,或者用计算机来作决策支持,已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

四、一道滤网

(1)滤掉运气和不运气

我们经常在股市里感叹,唉,运气太差。运气是对我们有利的小概率事件发生和对我们不利的大概率事件不发生。有段时间造出几个散户明星,看他们那口气,乙木真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乙木有位亲戚97年上半年16元买了深发展,经常做得意状,现在,开始考虑要不要做长线了。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一次操作的成功,是运气使然,还是水平使然,交易系统,就是一道滤网,将我们的运气和不运气、股价运动的随机性尽可能过滤掉。

(2)滤掉投资人的心理变化

由于交易系统的决策方法是一种简单明确的程式化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过滤的掉操作过程中的各种细微、复杂、易变的心理作用,从而有效地帮助我们战胜心魔。有位股民朋友告诉我:盘中现场做的买卖经常是错的,而前一天想好的经常是对的,他分析原因在于:前者是右脑做的决定,后者是左脑的决定。是感性与理性的区别。这种心理变化如果被市场同化,这时候起作用的往往是右脑,其作用机制就象我们长途坐车一样,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一小时的生物节律,目前,已经发现多起火车上的神经错乱现象了。

五、一种庙算

股市与战争之间有诸多相似之处,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将庙算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问题先提出来。那么,我们在股市里怎么庙算呢?乙木个人的体会是:很多时候只是一种模糊的多空力量的对比和心理倾向的强化与弱化。为什么那么多人听那么多的股评,真的是要博采众长吗?不是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支持。但是他们往往以为这就是在进行庙算了。

一个交易系统经过多重的检验,就事先决定了不同交易机会和交易规则的胜率,这才是真正的庙算。虽然它也会有最大连续失败次数、有集串现象。但长期下来,多次重复,交易的成功频率和盈利的期望值是稳定的、先验的。这不正是战争中的庙算吧?

孙子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不就正好对应于上面所说的两种庙算吗?


《系统交易方法》读书笔记二:交易机会与交易波长

一、没有看书的读书笔记

这次写读书笔记没有看书。虽然这本书我已经看过四次了。是假期里突然想到的。本来在假期里是不打算思考股市里的问题的,但这个问题它还是冒了出来。也许,它一直潜伏在潜意识里,平时没找到冒出来的机会吧。这个问题就是交易机会问题。

二、交易与交易机会

(一)、炒股是一种交易

正确对待炒股票的态度应该是把每一次买卖当做一次交易。如果我们仅仅是由于一时的冲动,尤其是由于市场气氛导致的情绪高涨而冲动之下进行买卖,这是交易的大敌。这种态度是永远不可能成功的,即使偶尔因为运气好,随后也将被逐出市场。

如果把炒股当作交易,又是什么意思呢?

1、做长线:就像经营一个企业。你得有确实的盈利模式、有现金流、有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当然,最重要的,你作为经营者本身还必须具有应付危机的能力。经营企业与股市里的长线投资有相似之处,与做长庄就更象了。

2、中线和短线:它类似于我们的服务业和贸易。比如经营一个小餐馆,投入不多的固定设备,每天的流动资金在正常的情况下很快能够收回。一旦形成良性运转之后,它所需的资金不多。

我印象最深的是做农产品运销的。因为有一朋友跟我详细谈过他做这项生意的成功过程,当然包括了里面的大量失败。从产地进货,然后根据目标销地的需求和价格状况,投入几万到几十万元的资金。几天内做完一次交易,最后一年下来,看看赚了多少钱。

这太象我们的中短线交易了。

(二)中国股市致命缺陷是交易机会太少

假设一个人要做职业投资者,完全依靠炒股来生存和发展,那么他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有多少交易机会?遗憾的是,跟实业领域相比,交易机会少得可怜。大量的事实表明:如果因为交易机会少而耐不住寂寞,勉力而为,会成为亏损的一大来源。

三、交易机会少的主要原因

原因不复杂。

1、是只能做多。如果调整市道与波段上涨市道的时间是各半的话,这意味着一个职业投资者有一半的时间没有交易可做。如果再考虑的下面的因素的话,一半的机会也没有。

2、是交易波长与交易成本问题。根据波涛先生的研究:一个非亏损的交易系统,它的交易波长应该是交易成本的5倍以上,最少也应该是3倍,这意味着:对于来回1.5%的交易成本和T+1回转来说,日波动需要7.5%,即要上榜的股票,才构成一个交易机会。换句话说,如果我们要做今天进明天出的短线交易的话,必须找到上榜股票。在这里问一句:这种交易机会有多少?我没有统计过。此外,即使每天都有这样的股票,里面还有一个概率问题:你的交易系统是否具有从1000只股票中发现可能只是一两只这种股票的能力?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精华
0
UID
2659
积分
6468
帖子
459
主题
209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8-10-26
最后登录
2009-4-7
3#
发表于 2009-2-1 02:47:04 |只看该作者
四、现阶段针对中国股市构造交易系统有很大难度

既然交易机会少,那么,针对交易机会通过系统方法、基于概率论基础的系统交易方法,就存在一个致命的漏洞:选择较长时间的交易周期的话,交易波长增加了,成本问题也解决了,但是样本数量太少,统计学中一般要求30个以上的样本。如果我们的交易系统构筑在月线的基础上,至少需要三年的走势,而对于中国股市这样一个一切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验场来说,三年之间,发生多大的系统性变化?

那么我们选择短的交易波长,这时候最致命的成本因素就来了。当我听说有券商基金不收佣金时,觉得他们的做法还是很有深意的:这会增加多少交易机会啊!

五、指数期货什么时候开通?

也许,这一切要想改变,必须等到指数期货开通的时候吧。按照现在的一种设计方案,比如2000点的指数,每个点200元,一口合约4万元(按照2000点,10%的跌幅是200点,价值4万元,十分之一的保证金率)。很多人在讨论指数期货的时候,说到了一大堆东西,但我想,只有它才能造就真正的职业投资者吧。因为这样的话,只要每天达到20个点的波幅,就构成一个不错的交易了。(期货的成本不会高)。上午我统计了一下,从1997年1月2日到2001年9月6日,共1130个交易日中,沪综指的波幅范围是5.77点到155.25点,超过20点的机会是50%,而在没超过的部分中,还有很多是由于指数只有1000点造成的,粗略估计一下,1%的波幅机会要超过80%。(未详细计算)

这意味着,在指数期货开通的情况下,一个职业投资者几乎在所有的交易日都在交易机会。就像人们可以大量地开餐馆、运销农产品一样。只有这样,靠交易来生存,才有真正的现实性。

六、为未来准备点什么东西吧

如果股指期货开通,如果上面所说那些机会开始摆在我们面前,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其中为数不多的胜者呢?我们原来对市场的理解还有效吗,方法还有用吗?一个简单的问题:日内价格是如何分布的?市场轮廓理论和TPO图有用吗?据我了解,目前的市场中人对分时走势是没有多少研究的。神光的30分钟测市理论,涨跌涨什么的,算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吧。但有效性有如何呢?

俺乙木准备开始着手这一问题了,即研究周期极短的分时走势。哪位老兄有兴趣,不仿同行。您千万别以为俺是一时想不开。因为按照混沌理论,模式系统跟时间长短无关。(波涛语)。这在以前被俺称为全息性,一直当做宝贝呢。


 交易系统的核心是从大量的随机性波动中分离出非随机因素,而这个过程,科学的方法是用统计,选股器用的是这个原理,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易系统。30个样本在统计中不算多,如果用周线的话,也需要差不多一年时间。中国股市 一年内变化就已经面目全非了。老股民都有体会,在93年以前炒股,只要做对指数就行了,不用选股的,因为个股的相关系数达到0.95。现在肯定就不行了吧。

证券市场的不断变化,会让我们付出的大量心血在瞬间付诸东流,也会使后知后觉者不断被淘汰出局或者获利回吐。没有更多的短线交易机会,是所有投资人的悲哀。一旦熊市来临,真得不知要做什么好。别伤心,俺跟你一样。

一天内的分时走势,受到政策不断变化的影响会小很多,从中发现的规律,可能才是最有价值的规律,所谓的非随机波动。

1、关于现状的买个股盈利的方式,其实里面有一个矛盾,一方面,当多数个股处在同样的位置,显示出某种可能波段上升的信息时,此时,我们的胜率较大。我把这个称为个股间的相互保护或者个股得到了大盘的保护。但此时即使有100个个股,我们的机会其实也就只是一个,因为时机,同一时机资金只有一个机会。反之,即使在1000只个股中脱颖而出一两只股票,但我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加大。此时风险与收益对称。(方针发了个什么或然率的帖子,我觉得他想得浅,或者说太基本。俺乘他不注意,在这里批评一下。)

这种矛盾可能是一种必然。

2、这种所谓的宏观力,是我实在找不出什么词语来描述,我们只知道对于总体来说,系统有某种性质,但对于其中的个体,它可能是高度随机的。(我曾经问过关于正态分布与自然对数、与黄金分割数间的数学关系,是关于这方面的一个假想。)典型的是气体及其中作布朗运动的分子。不过,我认为很多时候,个股与个股、与大盘间具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这种联系你知道,是来自混沌,就像挂在墙壁上的所有钟最后会步震荡一样。

3、个股间的活性与活性衰退,似乎也有某种奇怪的关系,有时,是步调一致,有时,是此起彼伏,相互消长,而且在不同的大盘位置,会呈现出不同的景象。这一点,可以用来看大盘的,即:如果增量资金(这个概念不好,应该用波段性主动性买盘的概念)不足,那么会有个股间的此起彼伏,而大盘可能一直横盘。如果很足,那么,大盘就可以突破某个关键阻力位。所以会有我跟方针说的“利器”。那么,这里面,“波段主动性买盘”与其它的被动性买卖盘、主动性卖盘,可能是这个问题的起点。

4、动力模式,我现在初步知道,市场轮廓理论提出了一种关于波动的动力模型,(上面据说那四种盘)。虽然我觉得不太满意,但可以以此为起点,想出一些名堂的。改日我再专门发个帖说这事。

5、波长:它其实刻画的是时间与空间的数量关系,当然,包括了里面似有似无的方向改变的规律。


  交易系统之三:交易方程式

一、交易公式

每个人对交易的理解不同,便会构造出不同的交易公式。

1、波涛的交易公式:  交易成功=交易策略+资金管理+自我控制

2、史泰米亚的交易公式:交易成功=市场理解*(自我认识+交易策略)

相比之下,我更认同史氏对交易的理解,即市场理解是所有问题的关键,它的作用是以乘法的关系体现出来并同时作用于自我认识及交易策略的。我觉得如果不能深刻地理解市场,在很多情况下是基于黑箱原理构造交易系统的,我对这种情况下构造出来的交易系统的性能深表怀疑。而在史氏看来:资金管理本身,属于交易策略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波涛强调资金管理,也就是更强调对风险的控制,这对交易者来说,怎么强调也不过分。我们还注意到一点:两人对“自我”,即交易者本身在交易中的作用,都赋予了足够的重视。

3、系统交易方程式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精华
0
UID
2659
积分
6468
帖子
459
主题
209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8-10-26
最后登录
2009-4-7
4#
发表于 2009-2-1 02:47:35 |只看该作者
本文想讨论的是交易本身,即构成交易系统的几个变量。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居然可以至少构造出三个交易方程式:

(1)加法方程式

交易收益=V1R1+V2R2+V3R3+......+VnRn (其中V,R分别为每次交易的投入额及损益额)

加法方程式是对交易的原始记录,它本身不刻画交易系统的任何性质,尤其是交易系统的统计性质。

(2)乘法方程式

交易收益率=风险赌资率*所有交易的收益率期望*F(交易次数或者路径)

这个公式是基于系统交易原理的,从总体上来刻画交易系统性能的公式。其中,风险赌资率,可以用我们熟悉的仓位来近似。因为对于风险市场来说,一次下注额,往往小于总资本额,否则交易者很容易过早出局。收益率率期望值在交易系统中,一般用算术平均数。简单地用交易次数来作第三个因子,也是可以的,但考虑到复利效应,以及交易系统在实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集串或者收益率偏差作用的顺序,因此这里将其描述为交易次数或者路径的函数。

将收益率期望展开更能说明问题:收益率期望=胜率*成功交易的收益率均值-(1-胜率)*失败交易的亏损均值

对于那些成败收益率相等的交易来说(比如赌大小),只要胜率小于50%,那么,必然是一个亏损系统。

(3)指数公式

当交易成功率很高(比如在90%以上),风险赌资率也很高(接近100%,即任何交易都满仓水平),且收益率方差较小(尤其是单次损失很小)时,交易系统的回报变成了一个指数增长模型,即交易收益=初始赌本*(1+R)的N次方。此时,R为收益率,N为总交易交易次数。

这个交易系统是一个神奇交易系统,神奇到什么程度?以初始赌本为1000元、R=8%、N=400计算,那么交易收益=2.3万兆元,即2.3*10的16次方。相当于60亿地球人每人400万元左右。

二、一组直观数据

假设一个简单的交易系统,比如赌大小,或者划拳,或者赌骰子。

每赢一次得1元,每输一次失1元。(即在乘法方程式中盈亏收益皆为1元),现在你有100元,那么“交易”过程和交易的一些数据如下:

1、胜率、风险赌资率与收益率的关系:

胜率         风险赌资率
           5%  10%  14%  20%  30%  40%
    63%  3.24  8.22  14.50  25.2  27.99  9.95
    60%  2.40  4.50  6.23   7.49  4.37   0.78
    57%  1.78  2.46   2.67   2.22  0.68   0.06

可以注意到:当胜率较低,且风险赌资率较高时,在不利的集串情况(连续输N次)下,是很容易出局的。

2、既定胜率下,交易次数与风险赌资率的关系:

次数         风险赌资率
           5%  10%  15%  20%  25%  30%
    50次  1.55  2.12   2.57   2.74   2.56  2.09
    100次 2.40  4.50   6.59   7.49   6.56  4.37
    200次 5.76  20.25   43.38  56.10  43.06  19.10
    400次  33.21 410.25 1881.52 3147.01 854.41 364.83

这些数据我没有算过,是引自《技术分析精要》,这两组数据说明了1、在不同胜率下,有相应的“最佳”风险赌资率,2、交易次数的累积对于有一定胜率的交易系统最终收益的巨大作用。3、胜率的巨大作用。(63%与57%已经差很远了)。

三、交易方程式的要素及着眼点

1、风险赌资率:从风险赌资率出发,可以构造交易系统的风险管理策略。风险赌资率受到单次交易的最大风险的影响最深。分析一个交易以及交易系统的性能,它的收益与风险结构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交易类型或者说交易机会,它所要求的风险赌资率是不同的。即资金管理策略是不同的。在上面的例子中,是盈亏相同的。那么我们构造一个指数交易系统时,它应该是多少呢?我目前知道一些:期权卖方的风险最大,因此它由类似保险公司一样的大金融机构来担当。当然,这些公司自己对最大风险,是有严密估算而且有办法对冲的。期权买方由是收益不定,风险确定的一种交易,其收益风险结构类似于博彩。因此,其风险赌资率应该是很低的,比如,月收入的5%。至于指数期货,我只知道从最大风险角度看:隔夜的大于日内的,对于日内来说,开盘区的大于其它区域的。具体到期货交易的定量风险管理策略,则跟交易对象的波幅及交易规则有关。

2、胜率:胜率对一个交易系统的作用可能不小于交易系统的平均盈利水平。因为在交易次数的指数增长作用下,一个单次收益率不高、但胜率极高的交易系统,也可以成为“神奇交易系统”。这一点,充分体现了薄利多销的原则。

从胜率入手,是构造交易系统的一个主要出发点。

3、成功交易平均收益率与失败交易平均收益率

从交易方程式中,还可以从这一角度来构造交易系统,当成功交易平均收益率远大于失败交易平均收益率时,即使胜率小于50%,也会是一个不错的交易系统。这里面引出交易的“二八原则”以及止损策略、风险报酬率等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些交易原则。

4、交易次数与路径

除了高胜率之外,交易次数对于神奇的复利效应来说,其作用是决定性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短线交易系统比中线,长线交易系统有更大的优势。此外,系统交易方法的本质是从统计角度,即科学的角度来刻划交易,因此,短线交易系统由于样本数量大,更容易满足“分离非随机波动”这一系统交易的本质。

路径问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假若LTCM在俄罗斯停止兑付债券利息前解散,那么,关于他们的神话将千古流传。小概率事件是一种集串现象,至于集串为什么在你身上出现,只能用“缘”来解释。缘,是随机过程中的路径。

四、利文斯顿对赌行交易系统

1、交易规则:根据电报报价的交易所实际行情,100美元面值的股票,1美元可买一股,与对赌行老板对赌。可做多或者做空。赌客完成一次反向交易时,对赌行老板按照涨多少元付多少元给赌客。在平仓前,只要出现反向波动1元,则赌金被赌行老板赢得。

这是一种自动止损的模拟股票交易。

2、利文斯顿。他对于数字的记忆天才是令人惊叹的。从他能够横扫全美对赌行的情况看,其交易系统无疑是一个胜率极高的交易系统。而且他至少不会把风险赌资率设定为100%。由于盈利时收益率大于亏损时收益率,因此已经具有“神奇交易系统”的某些特点了,但从一单次失败交易的损失情况看,它一直对风险赌资率有的提高有着很强的制约。利文斯顿投机生涯中的见次破产以及最后结局,除了经常被迫成为市场的多数这一因素外,与他的交易系统中受到较强的风险赌资率制约是有很大关系的。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8Rank: 8

精华
0
UID
2659
积分
6468
帖子
459
主题
209
阅读权限
100
注册时间
2008-10-26
最后登录
2009-4-7
5#
发表于 2009-2-1 02:48:00 |只看该作者
五、从交易方程式出发对两类基本交易系统策略和相应投资理念的简短评价

1、“二八原则”类交易系统:它的关键是盈利时收益高,亏损时损失少。对应于交易的实际情况是:善于捕捉大的价格运动趋势,交易失败时及时止损并并且止损较为频繁。它需要配套的投资理念是“赢到尽”或者“好风驶尽帆”。这种交易系统似乎以中长线交易为主。

2、“薄利多销”型交易系统:它的关键是高的胜率,因此必须配套以极低的交易成本,大量的交易机会。不难推理,其交易系统必须“精确”地捕捉到“必涨”或者“必跌”点。最后在交易次数的神奇复利效应下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此外,这类交易系统在失败交易时的损失,应该比前类交易系统更小。当然,既然要多销,要大量交易次数,它必然是一个短线甚至超短线交易系统。

3、如果一个交易系统同时兼具两者特点,那么,它离一个神奇交易系统就很接近了。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精华
1
UID
30159
积分
1116
帖子
280
主题
23
阅读权限
60
注册时间
2011-3-23
最后登录
2019-3-21
6#
发表于 2011-7-15 17:52:00 |只看该作者
好贴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1

精华
0
UID
15857
积分
28
帖子
4
主题
0
阅读权限
10
注册时间
2011-6-16
最后登录
2011-8-3
7#
发表于 2011-7-19 13:08:32 |只看该作者
好贴 .............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3Rank: 3

精华
0
UID
1318
积分
120
帖子
44
主题
1
阅读权限
40
注册时间
2008-3-13
最后登录
2019-3-31
8#
发表于 2011-7-19 21:43:23 |只看该作者
好贴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精华
0
UID
14994
积分
2352
帖子
449
主题
54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10-7-31
最后登录
2021-12-26
9#
发表于 2011-7-31 20:23:22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看不下去。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6Rank: 6

精华
0
UID
14994
积分
2352
帖子
449
主题
54
阅读权限
70
注册时间
2010-7-31
最后登录
2021-12-26
10#
发表于 2011-9-19 00:41:11 |只看该作者
看完了,谢谢,再顶一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bottom

静态版|手机版|联系我们|交易开拓者 ( 粤ICP备07044698   

GMT+8, 2024-5-13 00:33

Powered by Discuz! X2 LicensedChrome插件扩展

© 2011-2012 交易开拓者 Inc.

回顶部